已有 19902 次阅读 2016-11-18 07:25|系统分类:科研笔记|科研, 浮躁, 心态, 危害, 静心
我们常常听说,国内与国外科研的差别,在于国内搞科研静不下心来,每天焦虑、浮躁,不能深度思考。静不下心来,就不能持之以恒地慢工出细活,按照工匠精神做科研、搞学问。而国外,除了科研,其他杂事少,就科研的这点事情,因此,科研成了很简单、很轻松的事情。可以静下心来,长期而持续地做学问。这是我们国家与国外科研环境差别所在,是普遍现象。
危害1:影响创新与大师产生。静不下心来的科研,与静下心来的科研,长期累积下来的结果是迥异。前者,无法长期系统的做某个方向的研究,缺乏长期有效的积累,因此,创新显得不足,出大师成为很难的事情。
危害2:影响科研人员身心健康。静不下心来的科研,往往导致科研人员心浮气躁、内生焦虑、疲惫不堪,将对科研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。大量研究调查表明,科研人员工作繁重、心理压力大、患各种心理疾病的比例高,自杀、过劳死等现象频发,心理亚健康状况普遍。
危害3:影响对科研的热爱程度。静不下心来的科研,总会让人觉得虽然每天都在忙碌,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碌碌无为,缺乏职业成就感,进而降低了对科研事业的热爱程度。静不下心来的科研,会感觉科研被生活绑架,失去了科研原本的乐趣,成了很累的事情。离退休科研工作者参加国内、国际学术会议的比例甚低,而国外科研人员将科研融入生活,属于人生重要规划,离退休后仍旧保持浓厚兴趣参加学术会议的学者,比比皆是。
为什么国内与国外存在静不下心与能静下心来的两种科研环境,究其原因,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:
原因1:繁重的经济压力。国内生活经济成本高昂,尤其是房价高、医疗成本高,让科研人员长期陷入相对贫困状态。安居乐业,解决经济压力,才能轻装上阵,遵循科研规律和个人兴趣,安安静静的搞科研。在美国,副教授工资通常6-8万美金,教授通常10万美金,能很好的解决经济压力。
原因2:复杂的人际关系。人际关系,俗称搞关系,在国内搞科研这块非常重要。轻则影响你在单位生活工作的融洽度,影响心情,重则影响你申请、运作项目能力。常听说:要想当个大科学家,先要当个大政治家。我们国家属于熟人社会,人际关系主要遵循各种看不见、摸不到的潜规则。因此,科研人员每天都要猜人心,让人际关系复杂起来,搞得每天心里累,这可能是静不下心来的重要原因。
原因3:快速的转型社会。构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,也属于快速转型时期,就如长期饥饿的鱼缸里面,突然撒了一把食物,鱼儿就撒起来了欢。价值观多元、功利主义、物质主义盛行的背景下,机会稍纵即逝,竞争压力日趋白热化。大多数人心态无法平稳,生怕被淘汰出局、不上社会的节奏,内心日渐复杂,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搞科研。
原因4:繁重的科研琐事。国内科研繁琐事情较多,例如项目申报与检查多、财务报账难、各类会议多,繁琐而又需要极其重视,否则会让自己陷入走不出来的泥潭、无尽的深渊。科研人员长年累月与非科研本身创新核心有关的外围工作,消耗了精气神,让科研人员与科研的精髓渐走渐远。
科研琐事分散了精力,不能集中精力深度思考,降低了科研品质。许多领域内科研名人,每天都在忙着项目申请、验收,参加各种评审会,但很少读最新的文献,深入系统做的学术报告,脑子里东西早就被榨空。
对策1:提高效率。要以极高的科研效率,处理掉必须要面对的科研琐事。可以通过提高个人工作效率,根据自己的精力规律,安排好处理的时间和节奏,也可以适当地安排研究生处理。让自己从诸多琐事中解脱出来,每天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时间,去思考哪些对科研来说更为重要的事情。
对策2:有所取舍。有所为,有所不为,吃得太多就难免食而不化。每个人都会面对着主持或参与项目太多、太杂的问题。科研项目过杂,方向过多,不能够集中,而让自己不断进入自己不熟悉、不在行的领域,从事自我感觉不胜任的工作,这是让心境无法安定的重要原因。因此,要学会取舍、学会适当的拒绝。
对策3:淡泊明志。从“德高望重”长者曼斯条理地,告诫道:“年轻人,要安于坐冷板凳”,我们总觉得这句话很假,站着说话不腰疼。但,想一想有很多合理的成分。淡泊名利,适度收敛内心欲望,可能是让自己静下来,沉下去的不二法门。欲望过多,就会让人心浮气躁。内心安贫乐道,可能是做好科研的必走之路。
诸葛孔明先生,早在一千八百年前,就已用精要的几句话,阐述了如何静下心来做科研,他在《诫子书》中阐述道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”
让自己静下心来,安安静静的喝一杯茶,读一本书,画一条曲线,感受自然的美妙,科研的乐趣,享受属于我们的美妙人生。
https://blog.sciencenet.cn/blog-58729-1015417.html